励志优美散文诗词 优美、青春、励志诗歌散文( 七 )


(十二)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 。这话其实并未夸大 。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 。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 。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 。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同样,对于其它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 。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
(十三)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 。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 。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
(十四)
无论何时,月光都会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无论何地,蒲公英都会把种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贫瘠还是肥沃;身处“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更是在每个人心里种上了一棵“爱心”树,不管他是敌是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心灵、给情感一把尺,别让感情的亲疏迷乱了你我的良知 。
生活给了我们无数路口,让我们用心去选择,当面临亲与疏的判断之时,该给心灵一把尺,去警示自己凭正义作出选择;该给感情一把尺,别让亲切阻断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途,让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长途,才会使心更轻松,才会使世界更加美好 。
(十五)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 。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 。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 。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 。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 。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 。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白花争努,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只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 。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
(十六)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 。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镜,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 。有偏见的人当然全是有心的,并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为榜样,主张“心外无物”,看东西想问题时不免给自己的心加装一副有色眼镜,然后再将头缩于腹内,如同刑天之民,视听蒙蔽,如此一来,偏见就形成了 。
我们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但更多的却是怀疑别人,又常常摸着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镜,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 。
(十七)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 。于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 。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
(十八)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镌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角———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 。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