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诗会发言稿怎么写?( 二 )


所以说,语言中的概念、分类、判断、因果认知等东西影响并形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语言就像一个玻璃罩,我们总在它的里面看世界,我们永远摆脱不了这个玻璃罩,走不到它的外面看世界 。准确地说,这个玻璃罩和我们一起构成了“我们”,语言和我们一起构成了“我们” 。语言导致我们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如其所是的这个样子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语言即世界,语言即存在 。
第二,语言与言说的关系 。语言承载着人类社会所有的认知和思想,每一个句子里都隐藏着一个或数个思想家 。当你说话的时候,不是你在说,而是历史中的他者在说话,很多死去的前辈同时在说话 。语言就是他者言说的总和 。你说“时间流逝”,那是孔子在说“逝者如斯夫”;你说“物我两忘”,那是庄周在梦蝶 。故而在诗歌写作中我追求“不表达”“不言”,因为你的表达和言说常常是无效的,不为读者听到,读者在你的话语里听到的是别人的声音 。有的诗人喜欢谈论“思想”,但我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却看不到什么“思想”,有的只是他人思想的残渣,陈词滥调和鹦鹉学舌 。你自以为说出了一种高明的思想,却不过是在复述前人的思想而已 。“不表达”“不言”是努力消弭他者的声音,在直观中(这是相对于历史赋意而言的,没有绝对的直观)尽量使自己微弱的声音显现出来 。
很多人认为词语本义是指向物的,当它意指我们的感受时,它是真实的,其实不然 。比如“疼痛”这个词语,我们是将很多看似类似的感觉统称为“疼痛”的——刀刺入身体的感觉、摔一跤的感觉、失恋后心里的感觉,等等 。但这些感觉相同吗?尤其失恋后心里的那种酸酸的、麻麻的、像被虫子轻轻撕咬的感觉与刀刺的感觉大为不同 。因此词语的同一性遮蔽了所代表事物的差异性,它需要不断的补充、说明 。这就是说,你想要说出自己的感受是多么的难,你得先将每个词语的意指进行辨析、说明,最糟糕的是,你还不得不对用以说明“被说明词语”的那些词语进行辨析、说明,并持续不断地实施这一行为,以至辨析说明永远无法终止 。
用语言来言说我们的感觉,几乎不可能,或者说我们只能言说被语言命名的感觉,个人独特的感受被同一化了,你用现成的语言来言说,结果说出的是他者的认知 。所以我常说:不要相信语言 。
明白了上述两个关系,就会使我们轻易不去表达,不会将语言单纯看作表达认知和感觉的工具,要尽量接近——无法完全说出——我们的感受,首先要做的就是混淆、涂抹、驱逐语言中他者的言说 。
说到诗歌写作,大家都说“诗歌是最高的艺术”,应该说,诗歌是最独特的艺术,诗歌是从语言中寻找丢失的个体感受的艺术——这是它与散文(广义上的)最大的不同 。它既重视语言,又不相信语言 。如果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不如说诗歌是“不相信语言”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