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黄花的意象 哪些诗词里有“黄花”这个意象( 十 )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
5.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
6.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
7.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
8.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古诗词中黄花的意象 哪些诗词里有“黄花”这个意象

扩展资料:意象起源: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 。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 。
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
比喻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 。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 。”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称之喻象(由比喻产生的形象) 。
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