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秋波厚的诗词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什么意思( 三 )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 不愧为真情流溢、大笔振迅的千古名篇 。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 , 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
李白和杜甫是如何认识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 他们的友谊也为后世津津乐道 , 关于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详解如下:
一、两人相遇相识:
唐朝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 , 李白怀着“举鞭访前途”的济世之梦居于东鲁 , 即兖州 , 准备再次进京 , 实现自己治国安民的理想 。在那里 , 他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 。杜甫的父亲杜闲就是其中一位.此时 , 杜闲正在东鲁做官 。也许 , 李白和杜甫就在杜闲的官邸遭遇了平生的第一次相逢 。在兖州两人一同泗水泛舟 , 一同漫步尧祠、甑山……几乎踏遍了东鲁大地 。李白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 而且李白此时已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了 , 而杜甫还是一个无名小卒 , 但李白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 , 两人亲如兄弟 。他们的相遇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是千古一遇了 。
人 。
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 李白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入宫做了翰林 。满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 , 可是皇帝所要只是一名能写写御用诗词、歌功颂德的弄臣 。以李白狂傲不羁的个性哪受得了 , 在宫中呆了不多久便遭奸馋而被“千金放还”了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后 , 带着壮志未酬的创伤心灵 , 出长安行至梁宋 , 与杜甫再次相遇 。杜甫以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乞归优诏许 , 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期志 , 兼全宠辱身 。”劝慰这位兄长 。可见两人已友情深笃 。
李白“济苍生 , 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与杜甫“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人生愿望契合 。他的创作影响着杜甫 , 他少任侠、重义气、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 , 感召着杜甫 。同时对人生、对诗歌艺术 , 两人在心灵上多有相通之处 。是共同对缪斯的痴恋 , 将两颗伟大的心连在了一起 。
天宝四年秋 , 两人再聚东鲁 , 一时兴起 , 策马登程 , 同到鲁城北访范十 。此行 , 李白作《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 杜甫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相互唱和 , 成千古佳话 。这段时间 , 李杜两人相处时久 , 情谊益深 。虽然李白还会在“大道如青天 , 我独不得出 。”的怀才不遇中惆怅一时 , 但桑田篱下的清幽生活抚慰着诗人的心魂 , 而杜甫的陪伴更让李白忘却了失意的烦恼 。
三、两个人的分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李白和杜甫终于也要分手了 。杜甫将离鲁北上 , 而李白也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尧祠石门 , 李白为杜甫饯行 。他们共同感到自己像风中的飞絮一样飘浮不定 。今日辞别 , 不知何日再能相聚?且对着这石门秋光 , 再饮几杯鲁酒吧 。李白信口吟成《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一诗:
醉别复几日 , 登临遍池台 。
何时石门路 , 重有金樽开 。
秋波落泗水 , 海色明徂徕 。
飞蓬各自远 , 且尽手中杯 。
然而 ,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此次的离别却是一场诀别 。此后 , 杜甫自鲁进长安 , 步李白后尘去扣功名之门 。而李白虽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 , 但他的心并未死 。他决定重访江东 , 游历山河 , 以退为进 , 待报效国家的机会成熟之后再行动 。但 , 此时的唐朝已到了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 , 接下来的安史之乱便是导火索 。这次动乱使得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 , 杜甫便是其中一员 。李白即使在庐山躲过了这场灾难 , 但动乱之后 , 他以为他的理想会在永王李磷身上得以实现 , 最终却落得被捕入狱的悲惨结局 。
诚然 , 此后李白和杜甫没能再次聚首 , 但两人均留下了不少彼此思念的诗篇 。生活上的困顿、政治上的失意 , 阻挡不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那段杯酒斗诗章的闲适生活的向往 。那些诗歌是他们自由心灵集中迸发的泉眼 。他们相遇的那些日子也由此进入了中国的文学史 , 就像伯牙和子期的知音遭逢 , 成为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精神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