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词词语 描写诗词的词语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 。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
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张孝祥《六州歌头》,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
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
出处:元·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
笔墨横姿 :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
出处:清·伍崇曜《〈陶庵梦忆〉跋》:“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姿,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 。”
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别出机杼 :别:另外;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
出处:《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

【写诗词词语 描写诗词的词语】

不食烟火①指不吃熟食 。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 。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
出处:《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
裁月镂云剪裁明月,雕刻云霞 。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
出处:清·汪琬《〈绮里诗选〉序》:“裁月镂云,未足与言新也 。”

裁云剪水裁行云,剪流水 。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
出处:明·屠隆《彩毫记·夫妻玩赏》:“名擅雕龙,诗成倚马,清思裁云剪水 。”
残编裂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古书历世兵革洊更,间有残编裂简,仅以空名,寓于载籍 。辑录之家,存而不论 。”
残章断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 。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 。同“断编残简” 。
出处:宋·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
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
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

超然象外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以外 。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 。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沉吟章句:沉吟:沉思吟味 。章句:章节和句子,亦指诗文 。默默地琢磨构思诗文 。
出处:唐·无稹《莺莺传》:“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
沉郁顿挫郁:低沉郁积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
出处: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
沉著痛快 :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 。形容诗文、书法遒劲流利 。
看诗句写成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食不甘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瞻远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能生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不瞑目】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 】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不同凡响】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见如故】
剪不断,理还乱 。【千头万绪】
根据诗句写成语还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水芙蓉、
不识庐山真面目:当局者迷、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落千丈、
有心栽花花不开:始料未及、
读书破万卷:胸罗万卷、
此处无声胜有声:弦外之音、
花落知多少:下落不明、
此曲只因天上有:不同凡响、
欲穷千里目:高瞻远瞩、
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日千里、
粒粒皆辛苦:食不甘味、
孤帆远影碧空尽:水天一色、
大漠孤烟直:风平浪静、
养在深闺人未识:其貌不扬、
桃花潭水深千尺:无与伦比、
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春蚕到死丝方尽:不绝如缕、
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
剪不断.理还乱:难解难分、
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