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亦是故人古诗词 有什么描写再见的诗句( 四 )


唐 李益
微风惊暮坐 , 临牖思悠哉 。
开门复动竹 , 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 , 稍沾阶下苔 。
何当一入幌 , 为拂绿琴埃 。
译文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 , 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
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 , 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
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 , 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
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 , 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
再见亦是故人古诗词 有什么描写再见的诗句

扩展资料此诗题为“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诗中最活跃的形象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 。诗以“微风”开头 , 并贯穿全篇 。“望风怀想 , 能不依依”(李陵《答苏武书》) 。风 , 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 , “时因北风 , 复惠德音”表现了对故友的怀念 , “故马依北风 , 越鸟巢南枝”又为对故园的思恋 。又 , 风又常用以象征美好、高尚 。孟子云:“君子之德 , 风也 。”因风而思故人 , 借风以寄思情 , 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 。此诗亦然 。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 , 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 , 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 。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 , 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 。傍晚时分 , 诗人独坐室内 , 临窗冥想 。突然 , 一阵声响惊动了他 , 原来是微风吹来 。于是 , 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 , 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 , 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 , 轻轻吹动竹丛 , 行动自如 , 环境熟悉 , 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 。然而 , 这毕竟是幻觉 , “疑是”而已 。
“似是故人来”这句出自什么诗词?是他自己写的
这是林夕自己撰文谈歌词创作过程
诗是自主 歌词要配合架构 --《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是电影《双镯》的主题曲 , 要电影内容涉及XXX恋的问题 , ...听过这首歌后 , 我发觉可以适合小调的需要.这首歌是很齐整的 , 但有一个明显的特色 , 就是每句都很长.这首歌的每一段都有四句 , 每句有十三个字 , 每十三个字又可以很整齐地分为三个小节 , 而每小节又可以一个四四五的结构(56i6 56i6 56365)这种四言和五言的结构,给一人一种颇为 "文言"的感觉,很易於诱人填出套句,但我警愓著自己不要填文言, 但事实上我是需要用文字言去填,因此填词的整体语言策就是要用一些浅近的文言.
开始填写歌词的时候,我曾经徘徊於老套文和浅近文言之间,花了一些时间,但现在已经易於控制了. 检读过去所填的歌词,我明白到自己在过去填词的时候,有些字是故意用的, 目的是让人感到那些是浅近的文言,但有些句式是刻意将旧文言句式翻新, 使人不会产生老套的感觉,歌词中某些词语,如"终老" \"苦短"\"执子之手"\"恨台上卿卿或台上我我"一类, 如果填普通的歌曲或其他旋律的歌曲,一定是不会用的,但在这首歌中却一定要用.由於句子太长 , 若真的用文言 , 句子的密度会很高 , 也就会很复杂 , 而这首歌的 tempo(节奏)是较快的 , 一点也不慢.即使现在的所谓慢歌 , 已不再是顾家辉时代慢歌 , 每个bar(小节)都有很多音 , 非常紧密的.填上复杂的文言 , 若是当作诗来听还可以 , 但当作歌词来听的话 , 听的人可能不易消化 , 没法感受.
歌词配合著旋律 , 目的是要感动听众 , 并非要给听众灌输什么深的道理 , 因此不能不让听众有一些舒徐的空间.四四五的句式 , 易於将文言句式翻新和运用叠句 , 例如"同时过路 , 同做过梦" , "何日再在 , 何地再聚" ,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 , "台下你望 , 台上我做 , 你想做的戏" , 都是将文言句式翻新的.这四句是完全没有浪费.刚才谈到要避用那些比较深的文言 , 其实"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 句中的"或 "和"在 "是十分白话化的 , 前面 "同是过路 , 同做个梦"是比较传统的两两相对 , 但这却用"或 "和"在 "将上一句跟下一句扣上 , 使十三个字连在一起也不会使人感到堆砌."台上你望 , 台上我做 , 你想做的戏"一句 , 其实都是相当白话的 , 只不过是用上文言句式.如果没有这首歌的结构 , 没有旋律 , 将这个句子当作诗来处理 , 看的人一定不会感到它的好处 , 这个句子一定要嵌入这个旋律 , 唱出来 , 才会感到歌词结构是有道理和有效的.如果我们是读诗的话 , 歌词的某些部份也许会是太过平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