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经略相公|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是父子还是兄弟( 三 )


但陆诜却以种谔不听上谕 , 擅自采取行动弹劾他 。不久陆诜因治边无力而被免职 , 种谔后因军功升任鄜延经略安抚副使 , 并攻克米脂城 , 败西夏援军八万余人 , 名声大噪 。
种谔在经略陕北延安抵御西夏期间 , 被人称之为老种经略相公 。
但种谔晚年发生的“宋夏永乐之战”成为了种谔一生中为人诟病之处 。神宗年间 , 由于多次征夏收效甚微 , 延州(今延安)守将沈括(《梦溪笔谈》作者)建议沿横山山脉筑堡 , 将西夏拒之以荒漠以西 。种谔赞同沈括意见 , 便向皇帝上书“兴功当自银州始” 。
神宗于是派人勘查地理 , 所派之人恐首功被沈、种所得 , 便自作聪明 , 另辟蹊径 。向神宗建议修建永乐城拒守抵寇 。种谔认为永乐之地 , 依山无水 , 军队缺少饮用之水 , 一旦敌兵压境 , 将会军心溃散 , 不战自乱 。但神宗听信谗言修建了永乐城 , 结果正如种谔预见的那样 , 西夏调集全部主力围攻永乐城 , 城中因无饮用水 , 军民多渴死 , 城破人亡 , 宋军大败 。种谔也因坐视不救受到牵连 , 后郁郁病死 。
种世衡之孙种师道(1061—1126年) , 时人称小种经略相公 。种师道字彝叔 , 原名建中 , 因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 , 改名为师极 , 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 。生活在宋英宗和钦宗年间 。初任文官 , 后也因谋略改任武职 , 受到宋徽宗提拔 , 跟随童贯守边 。童贯征辽大败而归时 , 唯种师道保全了有生力量 , 后来擢升为节度使 。在节度使任上因不满蔡京所为被污为元佑党人 , 靠边站了十年之久 。后逐渐起用为都指挥使 , 知渭州 。
小种在军事上颇有建树 。宣和元年 , 即1119年 , 在甘肃境内奉命修建了苇平城 , 当城还未竣工时 , 西夏来犯 , 小种列阵葫芦河(今宁夏清水河) , 摆出一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战架势 , 然后暗中分军绕袭西夏后军 , 并扬言宋军援军已至 , 趁着西夏人惊惶失措疑虑不决之时 , 掩军前后夹击 , 西夏人大败 , 并连败夏军 。
宣和六年 , 鉴于宋军屡败于辽人 , 而金人势力越来越大 , 于是建议联辽抗金 , 被朝廷拒绝并遭弹劾而免职 。次年十月 , 金兵大举攻宋 , 复起为京畿、河北方面军大员 。小种为救京师率一万余众 , 号称百万 , 虚张声势 , 击鼓而进 , 金人不知虚实 , 移师自卫 , 京师危机遂解 , 后因反对割地求和再被贬谪 。八月 , 金人再度大举侵宋 , 又复官 。
宋史评价种师道“善察形势 , 沉毅有谋” 。种师道不顾六十多岁的高龄奔波于军务之中 , 又屡屡被升降不定 , 最后熬的油尽灯枯 , 六十六岁病卒军中 。他死后不到半年“靖康之耻”发生 , 北宋灭亡 。
小种经略相公|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是父子还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