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怎么写?

《统计》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
2、
3、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 学科:数学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具体的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从而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
2.学生能针对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
3.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探索意识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得提高 。
2、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
3、教学准备:
课件、三种小动物的头像、课本附页中的花、水果、胶棒 。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
小朋友们,刚才短片中那位著名的魔术大师是谁呢?(刘谦)你想不想学刘谦叔叔的本领啊?能看懂魔术的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要想学会魔术,那更得要“眼疾手快” 。今天,我们就用一节数学课,训练这两项本领,乐意跟我学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魔力的“统计”游戏中吧 。
(刘谦魔术视频:http://v.youku.com/)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告诉你们啊,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们家来了很多的客人,可热闹了 。我们来看来了哪些小动物呢?(请
2、3个小孩说一说)
师:知道大象伯伯是怎么想的吗?大象伯伯要给来的客人准备不同的午餐,比如说小猴子喜欢吃桃子,小狗喜欢吃肉骨头,它想知道每一种动物各来了几个 。老师把这些动物都请到了黑板上里,瞧!他们呀都挤在一块,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一下子就看清楚吗? 。
师:怎么分?老师也把他们请到了你们的桌子上,你们自己去想个办法吧!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 。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童话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另外,让学生产生疑问,要想准备相应的午餐,就得知道“各来了多少呢?”,从而产生统计的需要】
三、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汇报交流 。
师:我看到这几组,都是把小狗放一排,小猴放一排,小猪放一排,为什么要这样呢?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
(同一类的放在一起,这样看的清楚)
(这个办法好!我们可以先来把客人分分类,分别有小狗、小猴和小猪 。)(板书:分一分)
(2)再来帮它们排排队(板书:排一排),这样排的看得清楚吗?有没有办法看的更清楚(一个一个对齐) (3)小结
横着排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像这样从左往右排一排,竖着排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像这样从下往上排一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