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打头诗词 当字开头的诗词( 二 )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
渔樵:渔父和樵夫 。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
【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 。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
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 。而我认为此句比起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悲壮和凄婉之情 。尽管当初英雄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但曾经的浴血厮杀,曾经的金戈铁马,已随时间远去,一切成败得失功过是非都已经过去,被历史的长河所吞噬 。
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 。“青山依旧在”即象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又象对其的否定,但这些都不必深究,“几度夕阳红”,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 。“依旧”和“几度”在变与不变的现实中挣扎 。或许世界真的就是如此,充满着变与不变 。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但“惯”字又表现出了莫名的孤独与沧凉 。或许当一切都过去的时候,心中才会有这份凭吊古战场的苍凉而从容,沉郁而超然 。“一壶浊酒喜相逢”使这份孤独与沧凉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给这首的词的宁静气氛增加了几份动感 。“浊酒”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在这些高山隐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
《正气歌》是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诗,创作于元大都的监狱中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开卷点出狱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秽”七气,而文天祥说要“以一正气而敌七气”,歌中吟道:“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乃千古绝唱 。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 。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 。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作者介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