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有感怎么写?(21)


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下 , 儿子曾纪泽不但在中国的诗文书画方面皆有造诣 , 对西方的数学 , 物理 , 化学以及语言学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 有过许多学术专著 , 他还自学了多国文字 , 通晓英文 , 之后成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 。比曾纪泽小九岁的曾纪鸿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 , 政治腐败 , 科场舞弊成风 , 曾国藩恰好封了侯爵 , 他怕儿子误入歧途 , 在开考前特地嘱咐儿子不可“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 , 进身之始 , 务知自重” , 发榜前 , 再次叮嘱儿子自重 。曾纪鸿多次应试不中 , 之后自学成才 , 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 , 有数学专著传世 。两个儿子的身上 , 体现了曾国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与不得 , 全看天意 , 而业精不精 , 则由自我做主”此等见识 , 才是大远见 。
第三 , 君子之忧 。
古人曾说“人生识字忧患始 , 姓名初记能够休” , 是说一个人一旦读书识字 , 他一生的忧患坎坷就开始了 , 曾国藩认为人的忧患有君子之忧和匹夫之忧 , 君子的心胸有包容万物与万民之量 , 有内自省与外辅王之能 , 然后让父母不以生养自我为辱 , 这样才能不愧为天地之人 , 所以君子以自我不如舜 , 不如周公为忧 , 以自我品德修为 , 学业不长进为忧 , 以百姓冥顽不化、边民狡诈 , 以小人在位、君子远遁为忧 , 当然 , 这是上等人的忧虑 , 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匹夫会因日常琐碎的一己之温饱 , 世俗的荣辱 , 虚名的贵贱而忧 , 在曾国藩看来 , 匹夫之忧不足为虑 。仔细想来 , 确实如此 。人之一生 , 一日可是三餐 , 一生可是七尺 , “纵有千年铁门槛 , 终归一堆土馒头” , 何必为了区区蜗角虚名 , 蝇头微利而戚戚焉?
第四 , 识盈虚之有数 。
万物盛衰 , 自有定数 。在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来往中 , 曾有一事:曾国藩给家里寄了一千两银子 , 交代了用六百两家用和还债 , 四百量用于馈赠亲友 , 曾家并不富裕 , 作为家里的长子 , 要支付家里的各种费用以及弟弟们读书的学费 , 曾国藩自我也是经常借钱度日 , 可是在这样的境况下 , 曾国藩为什么还要挤出钱来周济亲戚呢?其中原因 , 用他自我的话来说 , 认为是自我家运太盛 , 不可不格外细心 , 以为持盈保泰之道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升官最快的人 , 创下了“十年七迁”的记录 , 这样的奇迹 , 固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关 , 可是另一方面 , 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开 。曾国藩出生平民 , 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 , 然而他熟谙官场的险象环生 , 如履薄冰的官场经历让他步步细心 , 为了自我的仕途经济 , 不仅仅严格要求自我 , 甚至严格要求家人 , 生怕由于自我的官职在改变家人经济状况的同时 , 滋长了家人的不良习气 , 所以要在自我也困难的情景下资助亲戚 , 并且在还债一事上也格外细心 , “旧债尽清 , 则好处太全 , 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 , 则好中不足 , 亦处乐之法也” 。穷形尽相不好 , 得意忘形也不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