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年级上那古诗词进行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三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言一出足令人瞠目结舌、啧啧称赞 。步出高林是一丛翠竹,翠杆碧叶下是仄仄的小径,竹影微摇,小径隐现,前路深幽,不可轻现 。隐隐有一角挑檐露在花木深处,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既点题,又显意,无怪乎令人叹赏至今 。
颈联两句对仗工整,比兴巧妙 。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 。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 。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 。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 。
尾联巧妙的把全诗化为一曲淡雅的乐章 。起先有丝弦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节,万籁俱寂,只在那钟磬上一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如缕的金玉声萦绕在禅院上空,与那日光相融,与那紫烟相缭,仿佛梵音入耳,涤荡尽胸间尘垢,悠远悠长,回味无穷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
夜雨寄北
【诗的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定回来的日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
【诗文赏析】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 。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 。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 。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 。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 。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