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诗词 瞿秋白写过的诗词有哪些( 四 )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 , 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 。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 , 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 。我们看他短短一生斗争何等坚决 , 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 , 他主持“八七会议” , 决定武装斗争 , 永远功彪史册 , 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 , 最后英勇就义 , 泣天地恸鬼神 。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 。但是他不肯 , 他觉得自己实在藐小 , 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 , 于是用解剖刀 , 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 。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 , 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 , 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 。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 。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 , 他说:不必了 。他将生命看得很淡 。现在 , 为了做人 , 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 。他认为自己是从绅士家庭 , 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 , 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 , 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 。他说以后旧文人将再不会有了 , 他要将这个典型 , 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如实地录下 , 献给后人 。他说过:“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 , 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 , 试探自己的道路 , 锻炼自己的力量 。”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 , 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 , 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 。这又是他的伟大 , 他的无私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 , 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 , 极力隐恶扬善 。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 , 别人也帮他这样做 , 所谓为尊者讳 。而他却不肯 。作为领袖 , 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 , 而他却固执地说:不 , 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 。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 , 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 , 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 。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 , 看他从容赴死时 , 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 , 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 , 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 , 风鸣林吼 , 奇绝险峻 , 给人更多的思考 。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 , 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 , 一年年地来去 , 一次次地徘徊 , 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 , 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 。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 , 到上海办学 , 后来又在上海会见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 , 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采访人员 , 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到九江去主持“八七会议” , 发起武装斗争;到江西苏区去主持教育工作 。他生命短促 , 行色匆匆 。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 , 想到“轻解罗裙 , 独上兰舟” 。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 , 多么美的诗句 , 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 。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 。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 , 但他没有 , 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 。他一生都在觅渡 , 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 , 这实在是一个悲剧 。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 , 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 。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 , 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 , 悉心培植 , 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 。梁实秋、徐志摩现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飨吗?如果他革命之后 , 又拨转船头 , 退而治学呢 , 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 。与他同时代的陈望道 , 本来是和陈独秀一起筹建共产党的 , 后来退而研究修辞 , 著《修辞学发凡》 , 成了中国修辞第一人 , 人们也记住了他 。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 。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 , 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 。他另有所求 , 但又求而无获 , 甚至被人误会 。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 , 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 。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 , 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 , 这才叫后人惋惜 。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 , 他是有文才的 , 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 。辛弃疾是有武才的 , 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 , 但南宋政府不用 , 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 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 , 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 。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 , 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 。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 , 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 。当年项羽兵败 , 虽前有渡船 , 却拒不渡河 。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 , 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 , 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 。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 , 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 , 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哲人者 , 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