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宏伟的大工程紫禁城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明清两朝的皇家政治中心就设在紫禁城之中,它同时也是皇室的寝宫,紫禁城凝聚了我国当时最为优秀的工匠和设计师,同时有着十分讲究的风水学设计 。
【我国古代宏伟的大工程紫禁城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紫禁城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其建立者为明朝的朱棣 。皇帝建造宫殿这件事情看似很平常 。可是朱棣源居住在南京,为何会把紫禁城建立在北京呢?紫禁城建造背后又藏有怎样的秘密呢?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 。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 。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 。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
建筑法式是指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的中国古代建筑向标准化、定型化发展中形成的一整套专项制度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的《营造法式》是关于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用料的规范 。据此,现代建筑史家将古建筑房屋的各部分及其构件的规格尺寸、比例关系和做法要求等简称为“法式” 。
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紫禁城宫殿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其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世上罕见的 。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
紫禁城宫殿的建筑法式在继承以往标准化、定型化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行的《工程做法》是针对包括宫殿建筑在内的房屋建筑修造的条例规范,将宫殿修造的法式要求进一步制度化 。明清宫殿的建筑法式较之以往更为完整、详尽、实用,在地盘布局、台基栏杆、大木构架、屋顶式样、墙体形制、内外装修及油饰彩画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晰规定 。建筑法式的制度化,一方面标志着建筑体系的高度成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程管理,但另一方面也有僵化的趋势,使建筑设计者的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 。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 。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 。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