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怎么写?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数学也不例外 。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感悟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下面以桐乡沈坤华老师于20xx年12月12日在蟠溪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有没有大小?学生们开心而又惊奇地摸起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 。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手背大,更多的学生说一样大 。教师没有偏袒,而是将两种观点都写在黑板上:手背手面没有大小;有大小 。这时教师进一步问,同桌同学的手背和手面谁大谁小?学生们又开心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和同桌的进行比较,当然这次的结果就一致了,是有的人大,有的人小 。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的表面是不是有的一样大,有的不一样大呢?学生们发现了周围的物体不一样大的很多 。
(物体是不一样大小的,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看见,但是我们从来都是熟视无睹,然而这其中往往有许多数学知识,科学道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 。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的正是牛顿的那种探求意识和探求精神,所以世界就少了许多发现 。这种意识和精神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在学生心中的东西 。)
这时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已经迫在眉睫了 。于是教师就让学生选择一样喜欢的东西,把它的面描下来,用阴影部分表示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很快又开始描了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人高兴地举着自己的“杰作”向周围的同学展示着 。在做了交流汇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描下来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那么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是多少呢?
(作为物体,在我们的眼中,有线条,有平面,有立体,但是它们在同一个问题上的含义又是不同的 。从幼儿园就开始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因此学生眼中的图形是有的,只不过是“线条型”的,至于中间的部分好象可有可无 。这一描、一涂,学生心中的知识更完整了 。知识积累中的误区也修复了,但是却没有丝毫的错误尴尬 。倒是享受着“手形”“小刀形”“钢笔形”等等或可爱,或奇怪的图形 。这些小时侯就玩过的玩意儿,今天重温,分外亲切有趣 。哦!数学真奇妙!)
计量必须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学生当然没有这样的切身体验,所以教师又安排了合作交流,建立面积单位的观念这一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儿童券,用一个物体在儿童券上摆一摆,它有多大?如:小刀、橡皮……学生显然有些不知所措 。看来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也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了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已经懂得了如何揣摩老师的意思,学会了按老师的意思行事 。)不过,这摆一摆到是蛮有趣的还是赶快动手吧,要不然等会儿就没时间了 。三下五除二,很快学生就举手了:我是用橡皮测量的,摆了16个橡皮;我也是用橡皮的,摆了大约5块 。这时教师奇怪了,怎么会是大约5块呢?学生边摆弄着边竭力想让老师明白自己的想法 。原来是橡皮大,最上面一块块摆,4块多,而下面又有一窄条 。也有学生骄傲地展示:我是用小刀的,我摆了9把小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