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诗词 九一八事变诗词( 二 )


诗词赏析:
从这首诗我们看见了诗人的个性和他的诗的审美特色 。他的诗是艺术生命形态的生成和创造 。语言不是简单的情绪的外化,而是与内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体地形成了诗的有声有色有形的搏动着的生命体 。
许多论者评述这首诗时说它具有散文美,这正说明了它的自自然然的艺术特色,它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看不到什么有形的可感的技巧 。所谓散文美,我以为还说明诗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 。这也正是大诗的气象 。
这首诗很难说有几个明显的段落,只能说有几个起伏 。被称作主旋律的两行诗,是一个激荡的大气韵和境界,一下子把读者推了进去,使你不但置身其中,身内身外顿时落满了厚重的雪 。随后,诗人才展开一幅幅的寒冷的场景 。
首先是风的出现,它“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不停地絮聒着……”读者感触到了风的无法躲避的侵袭和它古老的哀伤的声息,不由得令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 。
接着诗人从土地和人民的艰辛岁月,诉述了诗人自己“也是农人的后裔”,经历过流浪和监禁,失去了青春 。
诗人的命运与整个古老的民族和土地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 。诗人真挚的自白使诗浸染着温暖而赤诚的血泪,让诗、诗人与读者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紧紧联在一起 。接着又在雪的寒冷中,看见在战争中遭到蹂躏和杀戮的善良的妇女,还有年老的奔波在流亡道路上的母亲 。……诗人深情地呼号: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
这三行诗的容量是多么的沉重啊!它蕴含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含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读者的心头上,引起了更深更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九一八事变诗词 九一八事变诗词

扩展资料
在抗日战争的诗歌创作中,艾青无疑是创作力最旺盛、成就最大的诗人 。这八年,他走向自己创作的第一个高峰,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乞丐》《手推车》《他死在第二次》《我爱这土地》等 。
作家王蒙回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在爱荷华大学举办的“国际笔会”上,隔绝多年的海峡两岸作家第一次聚首 。因长期分离,大家不知话应该从何说起 。这时,有人提议朗诵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热血沸腾、情绪激昂而悲伤的作品朗诵完毕,大家的心理隔绝一下子消逝了 。
今天看来,这首写于七十八年前的诗作,仍然可以说是凝聚民族共同记忆,激起人们内心深处强烈历史共鸣的最佳诗篇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不是一首构思已久、反复酝酿的作品 。它1937年12月诞生于日军围城,即将举行大会战的武汉,带有仓促写就的痕迹 。
可在封锁着中国的寒冷中挣扎而出的长诗,却带着超乎人们想象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不朽之作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人民网-山河奔涌怒吼的诗行(铭记·抗战中的诗歌)


有关九一八事变诗歌歌:
《松花江上》张寒晖[1937.7.]
《黄河大河唱》冼星海[1938年]
《大刀进行曲》麦新[1931年]
诗:
《赠黄埔将领》
何香凝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抗战长诗
和飞翔 女士
东洋有岛名扶桑,荒蛮夷国性无常 。
夜郎自大妄称霸,穷兵黩武乱东方 。
华夏中土本辽阔,怎奈封建遗患长 。
风雨飘摇几十载,半壁江山落魔掌 。
中华儿女有奇志,为难之时显自强 。
英勇奋起抗倭寇,甘撒热血御东洋 。
历尽八年抗战苦,赶走顽敌保家乡 。
转眼已过六十载,历史事实不能忘 。
如今国际世事迁,国人更要眼明亮 。
隔海东望事又起,军国主义又翻浪 。
《历史教科》说胡语,美化侵略不认账 。
海上占我钓鱼岛,扣我渔船偷我矿 。
如此无赖更何为?厚颜无耻要"争常" 。
我劝国人重抖擞,新仇旧恨记心上 。
父辈鲜血尤在目,为了子孙当自强 。
抵制日货从我做,干好本职国富强 。
路漫漫兮共携手,新的抗战路更长 。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