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杠杠》的说课稿怎么写?( 五 )
为了使探究过程有序地进行,可将整个活动划分为如下五个环节:
(1)教师提出问题:
(2)假设与猜想:学生通过讨论提出猜想,分组汇报,教师将它们板书在黑板上 。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设计表格并进行记录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出现问题及时指出 。)
(5) 分析、判断,讨论交流和评估:通过讨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为了使数据真实有效,教师随机抽出3个小组,每组取出一组数据,填写到实验记录表格中,让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依次排除错误的猜想,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
(6)练习
4、达标检测
5、总结新课,提出问题
6、布置作业,留空提问 。
初中物理《杠杠》的说课稿怎么写?
撬动地球的“魔力”——杠杆
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该回归生活 。对于孩子们来说,杠杆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或许他们会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杠杆,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杠杆的原理,更不用说有关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等专有名词及其关系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应该通过实例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探究过程,让他们自己意识到杠杆的这些特点 。在学生已经了解却不知如何确切的描述的时候,再由教师进行启迪引导,这样的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做铺垫 。
对于杠杆这一课的教学,我的思路如下:
【一】实例引导(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首先以压杆井为例 。因为生活在农村,所有学生都用压杆井抽过水 。我会提出问题:压杆井是怎样工作的呢?
在同学们踊跃描述的时候,我会提示他们思考:
问题1.在压水的时候,压杆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对,有个不动点 。这个点支撑着压杆,让它不会下落 。能不能给这个点起个名字呢?
问题2.我们双手拿着压杆的一头,给压杆了一个作用力,如果你是科学家,应该怎么命名?
问题3.压杆的另一头提着水桶,给了压杆一个阻碍运动的作用力,你认为应该命名为什么?
同学积极讨论发言后,提出杠杆的概念并引入支点、动力和阻力的概念 。(情境再现,既引发了学生对童年美好回忆的向往,又将他们的思维不断的发散 。把他们想象成科学家,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二】探究平衡(物理中的生活常识)
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类似压杆井的杠杆应用的实例 。在众多的实例中,以跷跷板为模型来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跷跷板模型和一些砝码 。支点可以随意移动 。首先让同学们自己探索杠杆的平衡 。(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只要平衡了,让他们自己研究一下动力和阻力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大胆猜想结论 。然后分小组互相研讨发言,由教师做引导点评 。顺势引入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