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苏武牧羊教案如何写?( 六 )


形式拓展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 , 实现类化、迁移 。
我发现 , 拓展阅读是历史故事类文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 然而 , 要实现拓展阅读的有效性 , 必须做到适时和适度 , 唯有合理安排 , 有的放矢 ,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北师大苏武牧羊教案如何写?


[案例背景]
《苏武牧羊》是一篇流传千余年的历史故事 , 这骗课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 , 被匈奴扣押 , 但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感人事迹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通过教师的引导 , 学生的阅读 , 互相的交流 , 据文而入境 , 因境而生情 , 由情而悟理 , 撞击学生的心灵 , 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
语文课文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意义”世界 , 寻求“意义”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 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 因此 , 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意义” , 领悟人生 , 以历史上先进人物的光辉榜样来教育学生 ,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 是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
[案例过程]
《苏武牧羊》一课中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 共有4节 , 这四节从三个方面来描述苏武的有气节 。根据这三方面的共性 , 在教授这一部分的“苏武与匈奴王的第一次交锋”时 , 我边分析边归纳了三个学习步骤:一、读、思(写什么) 。二、读、划(找出描写苏武言行的词句) 。三、交流、体会 。根据这三个步骤学完后 , 我就让学生体会后几节在叙述上的相同之处 , 引导学生借鉴黑板上刚刚归纳的方法自主学习后几节 。这样 , 就给了每一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使学生既读懂文章 , 又增添了了学习兴趣 。
不仅如此 , 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我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课文的第3节主要以人物的语言描述为主 , 通过人物的语言很容易理解其内在心理活动 , 从而更利于体会人物品质 。由于有了第2节学法的铺垫及对苏武这个人物的初步感知 , 所以在学习第3节时 , 学生很容易抓词、句来体会人物感情 。有了这样一个情境的渲染 , 第二节已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朗读的氛围 。当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节时 , 学生自然就流露出愤慨的情感 , 声音有力 , 力度有加 , 把苏武不受利诱、威武不屈的好汉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