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写实 20篇古诗词赏析(17)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 。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 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引言 。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 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 。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 。以下是第 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仙界,希望炼成金丹,吞服之后,飘然成仙,跨鹤 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 。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烟波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 。这四句是 全诗的引言,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 。“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 作者对炼丹修仙的真正认识 。“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 仙山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 。然则,李白的一切游仙诗,可知都不是出于 他的本心 。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 。杜甫怀念李白 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已把 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我们了 。他是“佯狂”,假装疯疯癫癫 。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 看来,是很可哀怜的 。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说出“世人皆 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 。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 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高峻 。它高过五岳,掩蔽赤城 。赤城是天台山 的别名 。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 。四万八千丈,当 然是艺术夸张,珠穆朗玛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 想去看看 。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绍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 。“吴 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七言诗,加了一个 “吴”字 。
第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 。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 楚辞的艺术传统 。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 人谢灵运游宿过的地方 。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 。他也仿效谢灵运,脚 下趿着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 。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 。走在半 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 。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 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 。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客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 。这 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 。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 。他 看到许多霓裳风马的“云之君”和鸾凤驾车、虎豹奏乐的“仙之人”,不觉吓了一跳,蓦然醒来,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刚才所见的一切云山景物都消失了 。
“云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来就是神仙 。李白爱好修道求仙,为什 么遇到这许多神仙,非但并不高兴,反而惊慌起来呢?这一惊慌,使他的游兴大受打击,在惊醒之后,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长叹起来 。于是接下去产生了第三段 。
就全篇诗意来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体,因为作者把主题思想放在这一段里 。但 是在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概念 。一个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 。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快乐的事都像做了一个美梦,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 。另一个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个不为权贵所屈的诗人,从趋炎附势的社会中脱逃出 来以后的誓言,它反映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一种反抗精神 。这两种思想显然是不同路,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却把它们写在一起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个是作者 的主题呢? 当然,从来没有一个读者只看见作者这一个思想而无视于另一个思想 。但在二者的 轻重之间,或说因果之间,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从这首诗得到不同的体会 。作《唐诗 解》的唐汝询是偏重于前一种思想的 。他说: 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 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 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 。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 名山,安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 这样讲法,就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消极的世界观而不屑阿附权贵,因为这也是一种虚幻的事情 。诗中所谓“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二句所 表现的梦境空虚 。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桨声灯影新秦淮导游词鉴赏写法怎么样?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社会写实习报告范文有没有?
- 社会写实习报告如何写?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怎么写?
- 社会写实习报告怎么写?
- 改编《回乡偶书》改编古诗词作文400字_小学作文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