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桃源 芭蕉叶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有什么寓意(13)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后人传诵不衰 。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 。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
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
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上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
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欣
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 。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
期来日乐土安家 。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 。以新鲜事物为
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
有关中国节日的古诗一,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
二,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
三,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
译文:五月初五那一天是端午节,你送我一枝艾草 。故人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又在万里之外的遥远之地 。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岂料三湘相隔又如此遥之可及 。
四,关于七夕节的诗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桃源 芭蕉叶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有什么寓意

五,关于中秋节的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译文: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即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即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童谣1、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百年梦,时代潮,齐努力,同奔跑,共祝愿,祖国好,和美吉祥节节高 。
2、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