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桃源 芭蕉叶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有什么寓意( 二 )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
青鸟: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