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赛试题选择题 小学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4)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
美 。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www.2312333.com/list14/'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