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六 )


几声抽泣 。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
--------------------------------------------------------------------------------
虞美人《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
七律《洪都》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
诗词欣赏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
诗词欣赏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 。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