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病历书写范文|写叙事医学病历,体验患者冷暖( 二 )


这位患者有一个13岁的女儿,为了不影响孩子,她一直在试图隐瞒病情 。可是有一天,女儿回家后不说话了,也不弹古筝了 。她问为什么,女儿扑倒妈妈的怀里,边哭边说:“妈妈,你就别隐瞒我了 。”于是,母女俩哭成一团 。那天晚上,一家人躺在一张床上,和睦,安详 。听到这一幕,魏大夫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 。
自此,魏大夫只要有时间,就会聆听她的故事,到她床边站一会儿,哪怕是一言不发 。尽管做得很简单,但是他收获了当医生以来患者的信任 。有一次,魏大夫在给这位患者旁边的病人做治疗,她知道魏大夫没有吃饭,非给他香蕉吃 。魏大夫不吃,她几乎要哭出来了 。出院的时候,她在爱人的陪同下,一起给魏大夫鞠了一躬,同时交给他一封信 。这是他当医生以来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 。
在叙事医学病历中,魏大夫写道:“我深深意识到,哪怕自己不会给病人很漂亮地操刀完成一例手术,哪怕能给病人解决的问题不多,哪怕能做的只有聆听,只要留意患者的疾苦,哪怕仅仅是在患者床头停留一会儿,也能让患者感动不已 。”
看到这份病历,凌锋很受感动,她在评语里写道:“平时看你病历写得一塌糊涂,还记得我痛斥过你吗?这次让我相信,一个对病人充满同情和爱护的医生,才是真正的好医生 。”
凌锋认为,现代医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医生更多的是去安慰 。只有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才能产生信任和爱,建立起医患之间的情感共同体 。否则,医生做得再多,病人也是不会领情的 。她建议,医院应把医生撰写叙事医学病历纳入医德考核,这将有利于医德水准的整体提升 。
王一方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医学进步的理解存在偏差,出现了过度物化和客观化的倾向,以为医学进步就是技术前行、设备先进,造成技术至上、金钱崇拜,懂病不懂人、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人,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医生做得越多,病人抱怨越多 。
他指出,叙事医学是在医学向人性回归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医学理念与范式,是对技术医学的矫正和补充,将医生从技术的迷宫中拖回病人的主体生活,倾听、记录病人的疾痛故事,捕捉疾病中的心灵密码与隐喻,在灵魂深处与病人相遇,真正理解病人,与病人缔结情感与道德的共同体,乃至精神和价值的共同体,使医学从技术主义的歧路上回到人的医学的轨道上来 。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关系的恶化,重建以敬畏、悲悯、感恩、利他为基线的和谐医患关系 。
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端祺教授说,医学的发展需要叙事医学,医生的提高需要叙事医学 。叙事医学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密切医患关系,使医生和病人还原为战友关系 。
3.
生老病死是人的宿命 。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疾苦观、医疗观,才能活得幸福、死得安详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案例库”中,有一个最美丽的死亡故事:演员傅彪弥留之际,他的妻子张秋芳勇敢地喊出:“彪子,大胆地往前走,往光亮的地方走!”
当生命即将结束时,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 。如何让死亡更安详,是叙事医学的重大课题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王建生曾收治过一位晚期癌症患者老杜 。一天夜里,老杜因肠梗阻引发感染中毒性休克 。如果手术,很可能下不了台 。于是,王大夫告诉老杜的儿子:“趁着你爸还清醒,让他把家里重要的事情交代一下,以免没有机会了 。从现在开始,你不能再离开医院了 。”早晨6点,老杜的儿子给王大夫发来短信,说他爸凌晨走了,走之前交代了几件事情:一是好好培养孙子;二是要对王大夫好;三是如何办理后事 。尽管老人去世了,但患者家人对王大夫非常感激 。
前不久,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叙事医学——如何理解生命”研讨会上说,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没有人能绕开它,只是有的人恐惧死亡,常常回避这个话题 。老百姓觉得医学这么发达,生了病都应该能治好,乃至觉得病人活着进医院,怎么可以死着出来呢?那一定是医院有问题!我们只有对医学技术有了百思特网正确认识,对疾病和死亡有了深刻理解,医患关系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梁恩写了一篇叙事医学病历,题目叫《再苦,父母也不离不弃》 。他曾遇到一位因骑摩托车发生意外的农村青年,家境贫困 。他向其父母解释病情,并暗示放弃治疗,但父母都不接受 。结果,病人出现术后并发症,住院一月,已将家中全部积蓄花完,但父母始终没有放弃治疗,即便是家徒四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