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题材类别 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
古体诗不讲对仗 , 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2、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 , 句有定数 , 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 , 双调就是分两大段 , 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 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 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 , 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
4、曲 ,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 , 兴盛于元 , 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 , 较多使用口语 。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 , 至少是两曲 , 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 , 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 , 只供清唱 。
古代诗词题材类别 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扩展资料
古诗格律特征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 , 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相对于近体诗 , 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篇幅可长可短 , 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 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 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 , 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 , 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 , 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 , 简称七古 。四言诗 , 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 。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 , 写它的人很少了 。
五言古诗 , 是古体诗的正统 , 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 , 不是古体诗的主流 , 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所以 , 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
古代诗歌体裁分类有哪几种?详细一点的^_^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 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 , 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 分为两种 , 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 , 句有定数 , 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 , 双调就是分两大段 , 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 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 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 , 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 , 兴盛于元 , 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 , 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 , 至少是两曲 , 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 , 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 , 只供清唱 。
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 现代诗 。
古代诗词题材类别 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扩展资料:
古诗格律特征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 , 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相对于近体诗 , 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篇幅可长可短 , 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 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 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 , 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