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家书诗词 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诗书特点: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 。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 。”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 。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
题画诗在他笔下,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 。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艺术趣味,而传统画家的题款跋文,大多题于画的空白处,与画面起平衡作用 。
画的成就: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 。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 。
郑板桥家书诗词 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扩展资料:
为官成就
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 。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 。他为官力求简肃,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 。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
郑板桥有哪些著名的诗文?急求!!!!!!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

【郑板桥家书诗词 郑板桥的诗书画各有什么特点】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
郑板桥的诗有哪些画竹多於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
郑板桥的诗歌(包括词、对联)的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去山东做官之前、山东做官期间、山东罢官后回到扬州卖书卖画三个时期 。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诗歌反映了不同的人格内涵 。早期诗歌,如《沁园春 恨》中写道: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一反 “温柔敦厚”、“发乎情而止乎礼”的儒家诗教传统,以直露的方式,大喊、大叫、大骂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真切的爱与恨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一枝一叶都关系著民生疾苦,从诗中可以看出他这位百姓的父母官那心系人民的忧思情怀,郑板桥是有著深刻的民本思想的 。可正是这样一位以廉正爱民出名的官员,却因为其耿介、狂放不羁的品格惹怒上司,被罗织以开仓放赈账目不清的“贪污”罪名免官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是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临行前作的画,借竹抒发了他那与前贤看齐,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愿同流合污而宁愿弃官为民,淡泊名利,自食其力,享受人生的平静心态,另外那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三两枝坚挺瘦劲的竹子,挺然屹立於石缝中,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决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其他诗歌如《墨竹图》题云:“宦海归来两鬓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另一幅竹图题云:“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里长精神,清香一片萧萧竹,裏面阶层终绝尘 。”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体来讲,前人以“真气、真意、真趣”评价郑板桥的诗歌品格是有道理的,尚“真”是他诗格和人格的鲜明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