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教案如何写?(13)


二、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先学《矛与盾》:
教师范读 , 领读 。使学生读准字音 , 知道如何断句停顿 , 读出句子语气 。(“读书百遍 , 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 , 同样也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学生 。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 , 还要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 因此 , 老师的范读是十分关键的 。)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 , 读流畅 。然后 , 整体感知寓言大意 , 试着说一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个性化朗读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活中活泼的语言 。教师创操性的编加插图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人物的个性朗读 , 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 活跃了文言文课堂!)
三、读通语句,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 , 揣摩句子意思 。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 , 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
3、全班交流质疑 。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 , 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 , 说法不必强求一致 , 意思不错即可 。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 , 练习讲寓言故事 。先自己讲 , 再指名讲 。评议:讲得是否正确 , 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
四、明确寓意 , 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小组讨论:
⑴ 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 , 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 讲究分寸 。(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 让事实说话 , 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 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 , 加深寓意的体会 。)
五、熟读背诵 , 进行语言积累
1、 练习读出感情 , 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 , 卖矛与盾的人 , 观看的人) , 体会寓言的情境 。(教师没有纠缠于字意词性 , 支离破碎的让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 , 自始自终都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读去悟 , 有效品味语言 , 培养语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