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什么意思|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什么意思(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手足重茧
“墨守成规”这一成语,是从春秋战国时墨子的一个故事来的,亦作“墨守成法 ” 。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 。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
墨守成规什么意思|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墨守成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春秋末战国初期时的宋国人,曾为宋国大夫 。他自称“北方之鄙人”,年幼时做过木匠,造过车辆和多种守城器械,技术精良,和当时的著名巧匠鲁班(即公输般)齐名 。小时候流浪到宋国都城睢阳的大街上为人释典为生 。宋国有一个叫墨文的大夫,是宋襄公之兄目夷之后 。目夷又名墨台,墨文便以墨为姓 。墨文在大街上听他释典释得很好,便收留了他 。一天,他为墨文收拾书房,见桌案上有许多竹简和羊皮纸书,便拿起来展开念诵 。墨文见了,便让他一篇一篇地念下去,他竟然把那些书简和羊皮纸书一字不漏地念完了 。墨文很吃惊,视其为出奇的天才,不敢自己使用,便将他举荐给宋景公 。宋景公将他召到宫中测试,见他果然是奇才,便让他做了宋国的太庙小吏 。他的太庙小吏做百思特网得很出色 。人们觉得他是一个奇人,便叫他“奇人乌” 。他听了心里不舒服,便根据墨文的姓改名为“墨翟” 。翟是深山里一种长尾野鸡,可见他仍有飞翔之志 。几年后,宋景公见他确实有学问,让他做了宋国大夫 。但充满权术的官场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倒使他很厌恶,他又离开了宋国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人人相爱,不要战争 。他不赞成儒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那一套学说,常与儒家学派进行辩论,而和他的门徒们自创一派,史称“墨家” 。
《墨子》一书记载:有一次,楚国要攻打宋国,用鲁班为大夫,制造了一种攻城的云梯,准备攻城之用 。当时墨子正在鲁国讲学,得到这个消息,便让三百弟子到宋国来,嘱咐他的弟子,楚国如果打来就帮助宋国守城 。之后急忙赶到楚国去制止这场战争 。
他一口气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 。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说服鲁班后,两人一起去见楚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不要攻打宋国 。楚王说他有鲁班新造的攻城器械,一定能攻下宋国 。墨子说:“鲁班有攻城的方法,我有守城的方法,鲁班战胜不了我的 。不信就试百思特网试 。”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做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 。
鲁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粉碎了 。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的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墨子说:“大王哪里知道,我的三百门徒早已守在宋国等着你们去进攻了 。”
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吧,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要留墨子在楚国做官,被墨子拒绝 。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的人们就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 。再后来一般都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墨守成规”成了顽固守旧的代称 。
如清代王韬著的《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中有:“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有这样一句话:“你也是一个军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绍进来做同志,就会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规 。”
墨子为了制止楚国发动战征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茧……”后来“手足重茧”也成了成语 。“茧”同“趼”,手掌或脚底因紧握或多走而生出的硬皮叫“茧”,或叫“老茧” 。老茧磨破,上面又生出新茧,茧子叠茧子,就叫“重茧”,人们就用“手足重茧百思特网”形容长途奔走的辛苦 。或作“手足胼胝” 。《庄子天道篇》中作“百舍(一舍为三十里)重茧” 。
例句: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
“手足重茧,不堪其苦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劳山道士》)

【墨守成规什么意思|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