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诗词的创作时间 《橘子洲头》毛主席诗词内容是什么

《橘子洲头》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秋,古人已经写得很多了,但是一般都是写悲秋,所谓的女思春,士悲秋,而写秋的高扬、洒脱、无羁、奋发的委实不多,也就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然而,毛泽东的诗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写出了秋的辽阔旷远之景色,更写出了青年毛泽东的豪情万丈、风流倜傥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独自立于寒秋,望湘江北去,见橘子洲头,这里既点出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也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秋的美好和秋的力量 。万山是红遍尽染的,湘水是碧透清澈的,抬头看到的是雄鹰展翅搏击长空,低头看到的是鱼儿在水底来往穿梭,这一副秋的全景图,让诗人道出了心底的最强音:“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写景,是为了写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试问,谁不想去争得一份自由呢?
词的上半阕是写诗人的独游,是诗人同自然的关系;下半阙则写诗人同伙伴们同游时的雄心壮志,是诗人个人同集体的关系 。
独游自有独游的道理,独游可以产生深邃的思想,达到忘我的境界,而同游则可以互相激励出思想的火花 。在游历湘江的顺序上,诗人是同游在前,独游在后;而在诗人写作的顺序上,则是独游在前,同游在后,这样写也是为了照顾到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一般写作顺序 。
一句“峥嵘岁月稠”,写出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的恶劣,强敌入侵,民不聊生,国家面临四分五裂 。这时需要青年知识分子担当起历史的重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复兴国家 。而诗人与他的同学们更是激情澎湃,壮心不已,一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似晴空霹雷,振聋发聩,写出了诗人与他的同学们的雄心壮志和大气磅礴 。
最后,诗人略微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发出了诘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击水,为的是主宰沉浮;即使惊涛拍岸,也难以挡住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 。
秋色的美,是辽阔无边的,秋是一种大气,秋是一种宏远,秋是一种豪迈,秋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古人的悲秋,在诗人的笔下,早已遁形;诗人的笔下,正在升起一轮红红的太阳 。
毛泽东诗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是在那年那月什么背景下写的?请名人回答《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 。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
橘子洲头,出自谁写的诗?橘子洲头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全诗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橘子洲头诗词的创作时间 《橘子洲头》毛主席诗词内容是什么

扩展资料
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橘子洲则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
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
橘子洲头景区濒水游客集中区和临江游步道,旅游安全巡查服务缺失;检查中发现,时有游客翻越临江警戒线观景或拍照,却无安全管理人员制止或提示;景区有明确禁烟标志,但吸烟者随处可见,未见工作人员提醒制止 。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决定对严重不达标的橘子洲景区摘牌,是全国第二批被摘牌的景区 。
远在唐代,橘子洲头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 。“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合,鱼羹稻饭常餐 。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 。”这是唐末李殉的诗句,描绘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 。杜甫也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