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重字的诗词 哪些诗中带有重字?( 二 )


出自李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
前两个“一杯”形成叠词,兼与后面之“一杯”形成反复 。《峭阳诗说》云: 作诗用字,切忌相犯,亦有犯而能巧者 。太白诗“一杯一杯复一杯”,反不觉犯 。夫太白先有意立,故七字六犯,而语势益健,读之不觉其长 。
五、形成对比 。
如: 沙上见曰出,沙上见曰没 。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 。
出自岑参: 《曰没贺延碛作》
两个“沙上”,联缀的却是“日出” 与“日没”,对比之意,自是昭然 。关于刘诗,《唐诗选》云: 两“自”字,有情、无情之别。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重字与汉诗英译
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重”在古诗词中多作为数量词出现,也作为形容词,形容数量多 。
例如: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此处的“重”指的是山连绵不绝,蜿蜒起伏 。
古诗词鉴赏注意事项:
1、 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
2 、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
这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的,情与景谐,思与境共 。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
(1)触景生情 。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 。
(2)情景分列 。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 。
(3)景略情在 。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 。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 。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 。
3、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思维活动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样,必须遵循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 。因此,在探讨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维的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逻辑思维 。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在作品中为逻辑思路,又弄清楚词和词、句和句的逻辑联系,那么就能透彻地理解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
带有重字的诗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送人入蜀
作者:齐己
何必闲吟蜀道难,知君心出嶮巇间 。
寻常秋泛江陵去,容易春浮锦水还 。
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 。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
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官伎》:西去征鸿东去水,几重别恨千山里!
白居易《醉后却送元九》: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
《宿齐山僧舍》张乔:一宿经窗卧白波,万重归梦隔烟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