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李白古诗词赏析 摘抄李白的古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古诗有哪些 。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5、<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李白的古诗有哪些 。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
6、<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7、<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10、<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11、<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2、<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14、<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5、<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
16、<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17、<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18、<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唐·李白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
19、<春日独酌>
唐·李白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
20、<春感>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 。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
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 。
李白的古诗加赏析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 。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 。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 。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 。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 。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 。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 。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传 。“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 。“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 。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 。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过秦论》的开篇,直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