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的体会怎么写?(14)


20xx年4月,通过同事的推荐,我购买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 。翻阅《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的打动了 。这本书是华应龙老师教育随笔的总汇 。这本书里汇集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灵魂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大吃了一惊 。华老师那坚定地话语"我就是数学",重重的撞击了我 。我教学十几年来,从未这样想过 。而华老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语,到底他的底气在哪?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开始了品读 。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华老师的教育思想 。
从张梅玲老师写给这本书的序言中,我知道了华老师出身于农民家庭 。因此他对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情结 。当了老师,他仍然保持着农民的心态和气质,他用农民对田里庄稼的那份浓厚、深沉的感受来爱他所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 。爱他的学生,像农民精心选种那样钻研文本,选择教学内容;像农民深耕细翻土地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像农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细心呵护每一棵庄稼那样,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像农民确定时机那样,寻找课堂上大胆的退,适宜的进的时机;像农民对长的不好的庄稼从不责怪庄稼,而是责怪自己那样,反思课堂中的遗憾与自己的关系 。像这样的农民对庄稼的精心呵护,在华老师的引领下,演变成了课堂上的教育理念及思想 。这也就成了他能引领教育前沿,说出这样豪迈的语言的坚强砥柱 。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 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是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是啊!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孩子,我们更要像对待农业一样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庄稼) 。特别是在新课改后,我们的课堂上,有了我们对教材、对教学的理解,有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有了我们自己的声音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可以不必担心被"证伪",可以毫无思想负担的,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

教师读书心得的体会怎么写?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