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的中秋月古诗:中秋月诗文内容和诗意解说

宋苏轼的中秋月古诗(中秋月诗文内容和诗意解说)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宋代: 苏轼《中秋月》
天空之中,明月最多情 。平时见不到月亮也就罢了,唯中秋不能无月 。大概只有中秋之夜,明月与人的关联才是极深厚的时候 。此日若无月,纵使待到明夜出现,也会觉得非常不同,此一年也会留有极大的遗憾 。他年再思及,将恐也不能平复 。毕竟人生有尽,所历的中秋也是可数的,中秋的明月,比中秋还要少 。
中秋本是佳节,月亮在其中占有极大的分量 。中秋佳节,应该是一家团圆,共同庆贺,把酒言欢,咏歌赏月 。亲友与月,不可或缺 。佳节的佳处,也就在那里 。缺一点,则或憾、或伤,不能成佳节 。苏轼这首《中秋月》,中秋之夜,虽见着了明月,但是也并无欣喜 。应该是漂泊在外,值中秋佳节,却不能与亲人相聚,感到分外的孤单,也因之悲伤 。况且人生飘转不定,今年中秋在此处,幸运看到了明月,不知道明年中秋将会在哪里,也不知明年中秋能不能看到明月 。
如此佳节,一人对月,孤独清冷,没有一丝喜悦之情,惟有感伤而已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平时乐观豁达,天下事都可忽忽置之,无可扰怀,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感情倾泻而出,则不能抑制,于是孤独,于是伤感,于是忧愁,于是思念,于是哀咏,于是长叹 。纷纷而出,不能自已,模糊泪眼,惆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