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古诗词带诗意 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及诗意( 四 )


七步诗
——曹 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后人缩略版)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 。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
萁:豆秆 。
漉:过滤 。
豉:豆豉 。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 。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
独怜:最爱,只爱 。
春潮:春雨 。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
横:指随意飘浮 。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 。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 。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 。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 。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
见:同“现”,这里不读jiàn 。。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 。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 。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 。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 。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