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母亲的古诗词 关于爱父母的古诗( 三 )


  •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解释】以前孟子的母亲 选择生活的环境而居住 孩子不学习就剪断织布机上的布
  •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仲则《别老母》
    【解释】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
  •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宋】王安石《十五》
    【解释】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
  •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解释】做儿子的在当娘的眼里永远都是孩子,永远都显得长不大
  •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唐】白居易《母别子》
    【解释】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
  •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解释】只要家里有慈母在(帮忙准备过冬的衣服),在外流浪的人冬天就不会觉得寒冷 。
  •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解释】没有父亲,我依靠谁?没有母亲,我仰赖谁?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
    【解释】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 。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
  •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吧 。
    关于爱父母的古诗有哪些?
    1.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刘安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
    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8.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韩愈
    1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1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1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3.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
    1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15.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韩愈
    16.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王建
    17.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
    18.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
    19.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
    20.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21.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吕公著
    22.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乃至整个华夏民族 。中国人把孝视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 。孝,千百年来是中国社会维系着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爱父母即为孝 。
    孝,汉字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 。“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 。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
    《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传统孝文化的重要著作,前者为理论阐述,后者是实践例证 。《孝经》内容是“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孔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孝道 。孝一直被认为是孔子仁学的基础,儒家思想重视家庭伦理,其中“孝”又占了极重的分量,所谓“百善孝为先” 。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但又说孝悌是仁之本 。儒家思想中,家族伦理可以自然扩展为社会伦理,“孝”向上延伸为大臣对君主的“忠” 。“悌”是兄弟之间的关系,横向延伸成朋友间的“义” 。儒家倡导在家族中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慈”可以向下延伸为君主对大臣的“仁” 。只要家族中的传统得以保持,社会伦理也就自然得以维系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的,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环境、不同角度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事迹生动感人,使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