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活动方案1500字 小学生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 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
2.香炉:即香炉峰 , 在庐山西北 , 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 , 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 , 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 , 形状尖圆 , 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 , 水气蒸腾而上 , 在丽日照耀下 , 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 , 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 , 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 , 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 , 山间白练悬挂 , 山下激流奔腾 , 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 , 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 , 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 , 写山的高峻 。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 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 ,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 , 用得空灵活泼 , 若真若幻 , 引人遐想 , 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 , 构思奇特 , 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 , 说“帝遣银河一脉垂 , 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山上云雾缭绕 , 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 , 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 , 水花四溅 , 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
急需关于古诗文课题研究性活动的活动记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综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 其知识之广泛 , 包容之博厚 , 辞章之精华 , 内涵之富 , 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 , 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 , 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根据我们调查 , 当今社会 , 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 。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 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加上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 ,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 集体主义观念削弱 , 理想、前途观念淡薄……这些现象如任其发展 , 后果不堪设想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 , 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了当务之急 。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 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因此 ,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就有了必要 。特别在新课标下 , 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 , 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殊功能 , 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 , 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 , 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