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古代诗词的词成语 来自古诗中的成语有哪些( 三 )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 。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 。《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4. 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源于《 < 论语 > 十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 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 。源于《 < 论语 >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源于《 < 论语 >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源于《 < 论语 >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源于《 < 论语 >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9.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蒲松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