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红诗词 以乱红开头的诗句( 二 )


3、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是什么意思?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 。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
乱红诗词 以乱红开头的诗句

出自:出自宋代秦观的《点绛唇·桃源》
鉴赏: 这首词所反映的思想,是作者由于无端遭受打击,导致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并由此产生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但有的评论者认为句句都有暗寓,这只能是一种猜测 。此词所表现出的那种迷离恍忽的境界,只是秦观在艺术上喜欢朦胧美的一种手法而已 。
创作背景: 绍圣元年(1094),“穷凶稔悉”的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 。他握政伊始,即广兴党籍,大肆打击元祐时旧党的大小在朝之臣,苏轼、黄庭坚等皆遭贬谪,秦观也未能幸免 。他始由国史院编修贬为杭州通判,途中再贬为监处州(今浙江丽水县)酒税 。绍圣三年,又被削秩徙放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这一连串巨大的打击使得秦观陷入一种蒙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浓重悲哀之中 。这首《点绛唇·桃源》作于词人贬居郴州时 。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下一句是什么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

【乱红诗词 以乱红开头的诗句】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