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节的由来|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二 )


“当时方明担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民进中央常委 。”朱永新介绍说,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接见参加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一起向他提出设立教师节的建议 。习仲勋听后指示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请示 。
1983年6月,包括葛志成、霍懋征、段力佩在内的民进19位政协委员再次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也再次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 。
报告中也解释了为何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21日,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
陈益群认为,当时社会上已形成的积极氛围也是推动教师节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设立教师节,是当时社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 。各方面的人都会从各个领域对此提出建议,包括《光明日报》的读者来信 。”
据此,一条建议建立教师节的时间表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1981年8月,北京读者章连峰在《光明日报》提出建议→1981年11月,民进提交《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请示→1982年7月,天津南开中学语文学科田家骅教师在《光明日报》进百思特网一步提出具体日期→1983年6月,民进再次提交《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也再次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1984年12月初,广州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学生倡议建立“尊师节”→同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院士在一次座谈会上倡议9月为“尊师重教月”→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21日,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


采访人员手记
寻找章连峰
33年前,致信光明日报首倡建立教师节的章连峰是谁?他在哪里?这成为此次寻访的关键,采访人员的调查便从此开始——
我先后去公安部、民政部、北京市公安局等地多方查找,联系了1981年在光明日报群工部、教育部工作的编辑采访人员,如朱军、李树喜、王忠人、徐尊六、王大龙、林和文等人,翻阅了《光明日报50年历程》《光明日报新闻内情》《光明日报四十年》等图书,查阅了1980-1985年所有的内参,还在网上查阅了有关章连峰的信息,试图找到当年的蛛丝马迹,寻得章连峰读者 。
当时群工部主要负责人王忠人、李树喜均表示因为相隔年代太久远,对这封信没有印象了 。
原教育部主任朱军告诉我,她对此事印象模糊,可能是交给时任教育部采访人员王大龙具体操办 。随后,我找到王大龙,他说由于时间太久,加上当时并没有想到一篇文章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所以并没有着重记忆,具体细节记不清楚 。但他也提供了一个“不能确定”的重要线索:章连峰是江苏盐城人,而对于此人的年纪和工作都不清楚 。我后来问王大龙,此文的落款是“北京章连峰”时,他表示并不清楚,可能是记忆不准确 。
与此同时,采访人员根据报纸上提供的线索“北京章连峰”这两个信息,试图通过户籍办和公安局找到章连峰 。
我首先联系到公安部,经过一天的核查,公安部给予回复:全国有8个人名叫章连峰,最大的1970年出生,最小的1993年,没有北京的 。
我推测,“建议建立教师节”一文需要有深厚宽广的视野和经验,而最早,即1970年出生的人,在1981年时仅仅11岁,无法写出此文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现在世的8位章连峰中,没有我们要寻找的作者 。
另外,由于此文是1981年8月30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较今天已有33年之久,如果当年章连峰已是40、50岁,那么,不排除他已去世的可能性 。
为此,我去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进行了查询,查询了在世、去世、迁入、迁出等户籍信息,均没有出现章连峰的名字和信息 。经过仔细查询,可以确定,近几十年内,北京并没有出现章连峰这个人 。由此,我推断,当年北京章连峰的信息并不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