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蛋糕店(开蛋糕店其实不挣钱?)( 二 )




而过去你的开店位置没有那么重要,只要让你周边几个小区的人知道你就可以了 。这是个非常巨大的变化,它直接导致开店的位置集中到了上下班必经之地和购物中心 。所以,你会发现味多美大量的开始在地铁口开始抢位置,而面包新语则盘踞在购物中心 。
第二,销售品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在蛋糕店时代,主要销售的品类是预订蛋糕和保质期长的饼干、糕点等,它的核心考虑是保质期长、客单价高、定制价值大 。但当人们开始采购早餐时,它的销售品类核心变成了面包、饼干和牛奶,而且和过去非常不同,它的核心考虑是口感美味、营养价值高,容易批量制作 。
所以,从2011年开始,烘焙行业围绕着“抢占早餐市场”爆发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这个变革最大的变化就是“从蛋糕店到面包房”,直到目前,这场变革依然在进行中 。那些过去门店选址上靠小区但不靠地段的门店成批量的都在倒闭,那些还在固守着原来的蛋糕品类没有及时向面包房变革的门店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很多最后都支撑不住了 。
“一线城市”的小蛋糕店都在等死!


可以自豪的说,我在“从蛋糕店到面包房”的这个变革中是引领者,但不是受益者,相反我是失败者 。
开蛋糕店(开蛋糕店其实不挣钱?)



在早餐的驱动下,烘焙行业从低频的蛋糕消费变成了高频的面包消费,这带来了另外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供应链效率的变化 。
您可以这样理解,在过去蛋糕店是个手工艺活,因为每天卖出的量少价高,所以每个个人店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制作,所以成本上也算可控 。
但现在的面包店可不是这样,因为面包变成了薄利多销 。一下子原来的手工艺活变成了标准化的活,变成了机器化生产,因为只有这样成本才能做到更低,才能有那么大的量去供应,才能有那么多的品类去满足 。
我也看到了这个趋势,也参与了其中,但遭遇了惨败 。为什么紧跟趋势还是失败呢?先说结论吧:一线城市再搞品牌已无太多机会,即使有好地段也很麻烦 。如果个人开个“蛋糕店”或“面包房”小打小闹盈利都很渺茫 。
以下是我在一线城市开店总结的几点失败经验,这些经验至关重要,也是我第二次创业有所小成的核心 。希望大家也能引以为鉴 。
第一,房租贵,而且年年涨 。


一涨就冲垮了你原来的成本结构,这非常可怕 。决定了你做实体店经营收入必须年年涨,关键问题是哪里有实体店铺营业额是年年必涨而且大幅度涨的?到目前我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生意 。
更重要的是好地段非常有限,你在抢别人也在抢,对于巨头来说能拿到是必然的,因为它各方面都比你有优势,而你能拿到是偶然的,因为你本来实力就弱 。所以,一线城市做面包房开店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加盟的门面不是自己的,那光这一项你就应该逃离了 。
第二,价格区间固定 。


之前你定个蛋糕其实没太多好选的,跑到最近店里看一下等着送取就行 。反正也是低频消费,一年也就几次 。但现在不一样了 。早餐啊!恨不得天天吃,口味和价格都特别挑剔 。此外,在定价上看着你可以自己定价格,但每个消费者又不傻 。
购物中心、公司周边,更重要的是就在你的店旁边现在都有面包房可选,其实你的定价权没那么好 。毕竟好地段就那么些,你的那些竞争对手们也不会放过 。在一线城市做面包房,更恶心的一点是“消费卡” 。
作为大品牌来说,它可以做消费卡、礼品卡等各种玩法,通过送礼等方式带动它自营店和加盟店的销售,而作为一个小品牌和个人店而言,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赚钱,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用卡的那段时间买了对方的面包,你就不用指望他过来你这边了 。这也是小品牌和个人店非常难受的一点 。
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价格只能比那些品牌店低,但成本却比人家高不止1倍 。它的毛利率好的能做到30%,而你超过10%就不错了 。
第三,最核心的是供应链 。


我是一个偏保守的人,尽管我当时也认为规模效应是必然的,但我坚持通过自营的滚动发展筹措资金 。我拿出自己的积蓄加上滚动的现金流在北京开出了13家店 。2011年那时候租金水平远没现在那么高,所以我还是能做到20%多净利的 。
但我马上就意识到了面包房的品类问题,技师们想跟上卖的节奏已经非常困难 。特别是有3-5个店的时候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在5个店时我就开始在一个店开始了“前店后厂”的玩法 。通过一个地方集中生产,供应前端的那些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