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儒家经典名言50句

儒家经典(儒家经典名言50句)
儒家经典|儒家经典名言50句


儒家经典名言50句——入世境界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 。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大百思特网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