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格式怎么样?( 四 )


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教师首先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精力,才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的献给孩子,献给自己的教育事业 。但仅仅有“爱”就足够了吗?并不是这样的 。
爱心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爱不是万能的 。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有时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师爱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基础而已,并不能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就像医生与病人关系好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 。再说,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比老师的少吧,但他们却常常要求老师帮忙,希望老师多多教育他的孩子 。其实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教育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让“智慧”与“爱心”同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契入点 。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那什么是教育智慧呢?所谓的智慧主要是指:辨析判断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造型地开展工作 。那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一、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 。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的见识、感悟也在变,我们也应该多角度、创造性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坚信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 。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除此之外,还要多读名师的教育日记,时常进行案例分析 。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思路,并帮助我们学会如何采用适当的思维方式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 。
三、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一般是单独完成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 。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 。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共同讨论,益处更多 。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 。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 。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 。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 。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