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 , 发生于蜀汉灭亡之后 , 主要的人物有刘禅、郤正和司马昭 。原文如下: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 , 不思蜀 。”郤正闻之 , 求见禅曰:“若王后问 , 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 , 乃心西悲 , 无日不思’ ,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 , 对如前 , 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这段话的大意是:有一天 , 司马昭百思特网询问刘禅说:“你是不是很想念蜀地?”刘禅回答道:“在这里非常快乐 , 一点不不想 。”事后 , 大臣西征偷偷提醒刘禅说:“如果下次司马昭再问这个问题 , 您应该哭着告诉他 , 先人都在蜀地长眠 , 自己朝思暮想 , 每天都在惦记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不过多久 , 司马昭果然再度问起了这个问题 。刘禅便按照郤正的嘱咐回答 。没想到司马昭却认为刘禅这句话非常像郤正的语气 。刘禅大惊失色 , 对司马昭表示:“您说的没错 , 就是郤正教我这么说的 。”司马昭哈哈大笑 , 从此不再提防刘禅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百思特网是从刘禅“此间乐 , 不思蜀”这句话中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 , 也就是“乐不思蜀” ,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 , 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 忆苦思甜是其反义词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随着这句成语的流传 , 世人都记住了一个名为刘禅的无能昏君 , 还有戏言称之为扶不起来的阿斗 。我们常常能从类似《三国演义》的名著或者影视作品中了解到有关于刘禅的各种荒唐事 , 乐不思蜀只是其中一件最为被后人所知的一个典故 。然而刘禅真的就是一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昏君、无能之辈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两段史料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首先是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一段记载 , 是刘备写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之一 , 里面这样记载:“射君到 , 说丞相叹卿智量 , 甚大增修 , 过于所望 , 审能如此 , 吾复何忧?勉之 , 勉之 。”另外 , 在《与杜微书》中 , 诸葛亮曾经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 , 天资仁敏 , 爱德下士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从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 ,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射援都对刘禅这位后辈的态度也十分明了 , 认为他是有能力有资格做一国之君的 , 是一个擅长洞察人心、才情能力丝毫不弱的君王 。除了这两段记载之外 , 我们从《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 , 放心将蜀汉交给诸葛亮管理 , 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 , 君臣之间并不间隙 , 这在当百思特网时而言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既然如此 , 为何刘禅会在司马昭面前留下“乐不思蜀”这样一句被后人讥讽了千余年的这句话呢?其实刘禅的这个做法与当年父亲刘备的做法完全一致 。在“煮酒论英雄”时 , 刘备也曾故意装作害怕打雷闪电一样 , 使得曹操轻视小看不把他看作征战天下的对手 。刘禅也只是像其父亲一样 , 察觉到了司马昭对自己的不信任 。深知一旦自己展露出一丝一毫的心机 , 都会招致杀身之祸 。为此他选择了“乐不思蜀” , 选择了“出卖”蜀国忠臣郤正 , 为此换得喘息之机 。
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三国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刘禅的灵机一动 , 终于骗过了司马昭 , 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 。不过 , 刘禅怎么也不会想到 , 自己的这句话竟然被后人误解了一千多年 , 甚至因此背上了昏庸、无能的骂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