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谁的诗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谁的诗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红 。
出自:刘凤诰《咏大明湖》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
附:
“江西才子”刘凤诰
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这幅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谁的诗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

这幅楹联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江西才子”的刘凤诰 。
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是萍乡市上栗县赤山乡石观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 。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
其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 。
其间先后任过广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学政,充当过湖北、山东、江南等省的乡试正考官 。
乾隆皇帝很赏识他,称他为“江西大器” 。
刘凤诰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萍乡民间流传他许多随机应变、能言善对的故事 。
刘凤诰少年时就以神童之名著于乡里 。
某年春插时,一个颇识文墨的老汉见刘凤诰从田边经过,便说:“禾秆绑秧父抱子”,命对 。
恰巧一少女提着一篮小笋经过,刘凤诰灵机一动,便对道:“竹篮盛笋母怀儿” 。
大家盛赞绝妙 。
刘凤诰考中秀才后,楼下村里有户人家娶儿媳,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
主人年过花甲,逢此喜事,精神振奋,躬亲操办 。
因过于疲劳,心病突发,一命呜呼 。
祸从天降,喜事变为丧事,眼看新媳妇的花轿即将临门,这门前对联该怎么改写呢?学究儒生请来好几批,然而却是个个摇头,相继拱手告辞 。
恰巧刘凤诰路过此地,主事的提调求其速作楹联救场 。
刘凤诰莞尔一笑,即席挥笔而就,为这户人家新写了一副妙趣横生的门联 。
联曰:“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 。
围观宾客无不抚掌称绝 。
旧制科举,一甲三名必由皇上殿试钦点,以决甲第名次 。
刘凤诰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殿试,来到金銮殿上后,好奇心驱使他抬头窥视金殿四周,不巧被皇上瞧见,皇上怒斥道:“你看什么?嗯?”刘凤诰一听,诚惶诚恐地答道:“臣想看殿上的字画 。
”皇上说:“哪些字画?”刘凤诰说:“对联,皇上若不信,臣可以背诵出来 。
”皇上一听,不妨让他背背,便说:“你若能背出殿上的对联,便可免罪 。
”刘凤诰果然将殿上的对联一字不漏地全部背出来了,皇上说:“你怎么有此记性?”刘凤诰答道:“皇上,残月堪照天下 。
”(传说刘一眼有疾 。
)皇上闻言大喜,当即口吟上联嘱对:“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刘凤诰略加思索后,对道:“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
”殿下文武百官莫不惊服 。
按才学,刘凤诰本该中状元,无奈此对意思本来就是专点探花的,“东西南北”非对“春夏秋冬”、“摘星子”非对“探花郎”不可,于是,皇上便钦点刘凤诰为探花 。
刘凤诰在京为官,曾以侍读学士身份随乾隆皇帝出游泰山,登峰顶,览群山,见气势迥然,甚是欢欣,随即在峰顶寺庙憩息 。
寺中方丈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命小沙弥抬进巨匾,请求御书,以增荣耀 。
乾隆皇帝素负文墨,游览各地,均喜欢题诗书墨以留御迹 。
见方丈求书,心中窃喜 。
然而对硕大巨匾,文思滞塞,吟哦再三,终无从下笔,一时浑身发热,极不自在 。
忽见刘凤诰随侍左侧,便灵机一动,以笔在手掌上虚划数笔,伸掌以询刘凤诰道:“卿以为可以吗?”刘凤诰见乾隆掌中空空如也,知乾隆要自己代拟,又不肯出声相求,便频频颔首,口中假装吟颂:“‘一览无余,尽善尽美 。
'好!”乾隆一听这八个字,甚有帝王气魄,默默会意,兴致勃勃地挥毫即书,不料,一开手将“一览无余”的“一”字提高了半格,如果再写下去,字的布局排列甚不美观 。
他急速停了笔,手不禁汗出涔涔 。
刘凤诰见此情景,也很焦急,忙思补救办法 。
正思索间,猛见乾隆的手又伸过来说:“书此,何如?”刘凤诰心知皇上故伎重演,赶忙凑上前去,装作认真地品味了一番,说:“‘而小天下,更美更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