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陪葬坑内的弓弩,射程竟然远强于热武器?

弓弩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尤其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弓弩的威力远强于其他国家,在兵马俑中发现的弓弩,其威力竟然强于现代步枪?
据专家分析称,近来发现的弓弩射程竟是AK47的两倍?秦朝的兵力还是很强大的 。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争霸,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就是比弩 。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发掘,已经出现过上百件弓弩 。但最近,考古专家们兴奋的是,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弩的出现,尤其是弓弩上“檠”的发现,以前在各类史书上见过,现在终于出现实物,更是破解了历史之谜 。
2009年,秦陵博物院开始对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每次成果的出现,都备受关注 。近日,又一重大成果出现——最完整的弓弩亮相 。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考古领队申茂盛告诉采访人员,此次发现的弓弩是前几天刚清理出来的,位于一件陶俑的身上,应该是供该陶俑使用 。他说,现已发现上百件弓弩,但这件保存最为完好,弓弦、弓背、弩机等均轮廓鲜明、保存较好 。其中,弓背弯曲长度145厘米,弓弦长度130厘米左右,弓弦的直径0.8厘米,表面光滑圆润,非编织物 。据推测,弓弦的材质可能是动物的筋 。其中弩机是青铜所做,目前还埋在土里未清理完 。
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对弓弩进行一点一滴的清理 。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的弓弩,绘制出弓弩的复原图,可以一睹弓弩的模样 。
除发现最为完整的弓弩外,申茂盛说,价值最大的就是首次明确了弓弩上的“檠”(qíng),“檠”以前只在史书上记载过,从来没有明确过其实物到底是啥 。而此次檠的发现,对研究当时弓弩的保护、运输等都有很大作用 。
申茂盛说,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弓弩常有发现,但对其结构的认识,众说纷纭,尤其是“檠”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檠”是弩的辅助杆,但这样会把弓弩固定死,后来这种说法就不成立了,也有人说是“韬”(装弓弩的袋子)的撑木,但是韬比弓弩大很多,檠的作用不应该与韬有关 。但檠到底是何作用,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谜团 。
申茂盛告诉华商报采访人员,此次他们工作做得特别细致,在对弓弩进行清理时,惊喜地在每根檠木上都发现了三个等距离小孔,直径在0.6厘米,小孔应该是用来穿绳子的,这样檠的作用也就解开了 。申茂盛说,打仗时弓弩是张开的,而在平时不用时,如果保护不好,弓弩则容易变形,会影响威力,而檠则起到保护弓弩的作用 。不使用弓弩时,通过这三个小孔用绳将檠与弓绑缚在一起,再用一个短的撑木支撑,形成三角形,将弓固定,使弓在松弛的状态下不变形 。
在打仗时,则把檠取下来 。类似于现代人对皮鞋的保护,不用时在鞋子里放入鞋模,保持鞋子不变形 。也就是说,秦代武士作战时,需要将弓弩上的“檠”取下来,弯弓射箭;平时则用“檠”将弓固定,防止变形 。运输时,也用檠固定,方便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