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赏析|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二 )


【蜀道难赏析|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明写蜀道难,实写朝廷险;明写天地生灵,实写精神自由 。李白的第三段升华,让周啸天联想到了世界文坛另一位巨匠——高尔基 。他说:“高尔基在《海燕》中一面夸张暴风雨之险恶一面歌咏海燕,二者积极浪漫的精神是超越时空,一脉相通的 。”#SplitPageHere#
蜀道难赏析|周啸天解析《蜀道难》
明月峡栈道 。唐彪 摄
下笔开出生面 全因李白爱读书
“人们常说,杜诗可学,李白不可学 。他是一种无可仿效的天才发抒 。《蜀道难》是一个古题,前人写过不少诗,但并不出彩 。李白下笔就开出生面,他知道怎么写 。”周啸天如此总结,诗中从蒙昧历史、神话传说、山川险阻、政治忧患等多角度、全方位描写、夸张、渲染蜀道之难,却并不使人感到感伤、忧郁和畏惧,倒被诗人描绘的蜀道山川深深吸引,从中感觉到诗人的宽广胸百思特网怀、好奇性格、傲岸精神,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影响和极大的审美愉悦 。
周啸天提到,“主题句”,正是那个被重复三遍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分别标志情感的爆发、延伸和远出 。“别人或许会做减法,省去‘之难’二字,写成‘蜀道难于上青天’,意思完全是一样的 。但你读读这两句,感觉有天壤之别 。这就是李白的创调 。”而李白这样的开创,并非兴之所至,信口拈来,而在于他文学知识的积累,“这种写法从哪儿来的?从《归去来兮辞》中来的 。这说明什么?李白爱读书,这是他的读书受用,别人想不到的 。同样,还有那句‘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之、乎、也、者、矣、焉、哉’一类不经常用于诗的语助词的加入,完全是散文的写法,这又是李白的本事 。”
《蜀道难》这首诗创作没多久,就已名震天下 。“孟棨在《本事诗》中有这样的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 。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还有文学家殷璠,称之‘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两个握有话语权的人,把这首诗率先推上经典的位置 。”周啸天还提到,唐玄宗曾命大画家创作了两幅关于蜀道山川的壁画,当时与李白的《蜀道难》并称三绝,然而,画已荡然无存,唯有李白的诗篇传世 。周啸天连连感叹:“不亦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