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这个诗的诗句是什么 明月几时有诗句( 三 )
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 , 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 , 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 。
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 , 时时有类似的奇想 , 所谓“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 。
然而 , 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 , 未及展开 , 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这两句急转直下 , 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 , 美好非凡 , 但那里高寒难耐 , 不可久居 。
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 , 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
一正一反 , 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
同时 , 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 , 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 , 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 。
这一转折 , 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
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 , 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 , 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 , 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
“起舞弄清影” , 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 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
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
”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
“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 , 还不如留在人间 , 在月光下起舞 , 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 。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 , 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 , 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 , 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 , 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
“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 , 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 , 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 , 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 。
乘风入月 , 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 , 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 。
可是 , 今天读苏轼的词 , 读者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
下片怀人 , 即兼怀子由 , 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 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 , 暗示夜已深沉 。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 , 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 , 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 , 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 , 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
月圆而人不能圆 , 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 , 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 , 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 , 给人增添忧愁 , 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 , 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
接着 , 诗人把笔锋一转 , 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 , 月也有阴晴圆缺 。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 , 有亏损残缺的时候 , 她也有她的遗憾 , 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
既然如此 ,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 , 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 。
既然如此 ,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
- 春天|2022年春天是几月到几月
- 北京|2022冬奥会中国得了几块金牌
- 好的人生,都需要这几样配置(深度好文)
- 夏至|2022夏至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
- 中元节|2022年中元节晚上几点不可以出去
- 仓鼠|仓鼠幼崽几天长毛
- 五一|2022年五一出北京几点不堵
- 湖北|湖北省考公务员可以考几次2022
- 奢侈品|奢侈品包几月买最便宜
- 猫咪|猫咪最多可以饿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