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长辈诗词 悼念长辈的古诗词( 三 )


悼念亲人的诗句有哪些??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悼亡诗 潘岳)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悼亡诗 沈约)
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 。(悼室人诗 江淹)
悼念长辈的诗词桃华流水杳然去,清风明月何处寻
凄凉云树愁千里,惆怅春风恨隔年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九泉有泪流知已,万户同声哭善人
地下又添高士伴,生前原当古人看
从今不复闻謦亥,此后何堪忆笑容
老泪无多哭知已,苍天何要丧斯人
悼念不闻亲教诲,情怀仍忆旧音容
相逢至今犹可忆,旧游何处不堪愁
千里吊君惟有泪,十年知已不因文
终生俭仆留模范,一世勤劳传好风
往事昭昭传乡里,精忠耿耿在人间
月霁风光人共仰,山颓木朽天添愁
一夜顶风堆白雪,三年泪水滴红冰
悼念亲人的诗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 。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
亲人仙游去,儿孙福未触 。游魂千里处,思量千百度 。
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 。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 。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 。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
追悼亲人离开的诗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 。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 。
亲人仙游去,儿孙福未触 。游魂千里处,思量千百度 。
亲人已仙游,未聚儿孙楼 。游魂千里奏,如何思量愁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