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境诗词 古代描写禅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
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的境界契合,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 。渔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周围一片白茫茫,他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禅者找到归宿、找到本心、发现自性的禅境吗?
唐代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 。声余月松动,响尽霜天空 。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 。”诗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钟声,构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环境,以“禅子”的主观“心境”排除了物境,写出禅僧进入禅境的神妙状态 。因此,我们说“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 。一首好的禅诗,即使没有“佛”“禅”的字眼,但它所创造的意境——禅境,同样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
五代贯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灵澄《山居》诗:“因师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计年 。草鞋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 。”由于诗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体验到的环境,是清新而又宁静的,所过的生活是潇洒自如的 。这就是禅诗所表达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禅诗的诗味之所在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关于茶禅的诗句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 。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唐)陆容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一开始,茶、禅、诗这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因子之间便结有不解之缘 。
“茶”在上古写作“荼”,如《诗经·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认为,“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 。研究者多以为中国饮茶之习始于汉代,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大盛于隋唐,大致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诗歌的兴盛历史相表里 。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僧人与喜好谈玄论道的士大夫是实际的倡导者与推动者,如魏晋时期的名士、名僧刘元真、支孝龙、法祚之辈,往往在修禅论道中以茶助兴,又往往将自己的感悟发之于诗歌,茶与佛教、诗歌开始结下不解之缘,茶禅渊源尤甚 。
《晋书·艺文志》记载,僧人单道开在山中坐禅,夜不倒单(昼夜不卧),不食五谷杂粮,每天只吃由松姜等制成的药丸数粒,饮茶苏一二升而已 。唐代佛教寺庙更是常常举办茶宴,谈佛理,论茶道,佛法妙理与茶道清虚渐渐融为一体 。自“三武一宗”法难之后,农禅并举的禅宗一枝独秀 。地处偏僻山区的禅僧大多务农为生,他们种植茶树,精心研习制茶、烹茶之术 。刘禹锡曾有诗形容禅房制茶过程云: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 。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
中国很多名茶由是创始于寺庙,如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由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首先制作而得名,乌龙茶源于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寺,顾渚山贡茶紫笋,最早产自吉祥寺,君山银针产自君山白鹤寺,龙井产于杭州龙井寺,黄山毛峰产自云谷寺,大红袍出自武夷天山观 。另外还有四川蒙山智炬寺的蒙顶云雾、徽州松萝庵的松萝茶等,可谓“天下名茶僧占多” 。
唐代百丈禅师创《清规》,设丛林规矩,其中多处提到“茶”,如“茶鼓(击此鼓召集大众饮茶说法)”、“打茶(参禅一炷香后供僧人饮茶稍事休息)”、“奠茶(供养佛菩萨)”、“普茶(请全寺僧众饮茶)”等,又有“茶头”、“茶堂”、“施茶僧”等名目 。史书上也多有唐代皇室赏赐佛门茶饼的记录,如唐德宗曾赏赐奉诏译经的印度高僧智慧大师“茶三十串”,日本名僧圆仁到五台山,朝廷曾赐茶一千斤,可见茶是佛教丛林仪轨中重要的供养品 。唐宋禅宗语录中出现诸如“吃茶去” (赵州)、“吃茶、珍重、歇”(百丈)、“饭后三碗茶”等机锋公案,在“茶风”盛行的禅宗丛林中自然便是寻常之事了 。
丛林中向有茶具“三德”之说: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 。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又有“三饮得道”的说法: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箭术与禅心》读后感1000字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
- 9个哲理小故事,感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