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诗词 形容成吉思汗的诗句( 三 )


之秋 。
1935

1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
1936

2
月,毛泽东
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
准备渡河东征,
开赴抗日前线 。
为了视
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
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
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鉴赏】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
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
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
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
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
第一次充分的展露,
也是毛泽东丰富、
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
集如此众多之第
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
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宋刘克
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
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
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
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超凡脱俗的精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
景 。诗人咏雪,
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
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
评述祖国悠久的
历史,
这就所见者大、
所论者深 。
第一句,
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
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
“千里”
“万里”
,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
极写范围广蒙深透;
“冰封”
“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
雄奇 。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
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
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
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 。你看:南北纵横,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是一片茫茫无边
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
;东西环顾,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
回应了“千里冰封”
;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群山、高原
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霄,
“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
比高下!
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
南北、
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这七句,大处落墨,
专写大河、
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 。
“欲与天公试比高”
,更给本无生
气的景物,
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 。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 。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
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
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
诗人将眼前景
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从色彩(银、蜡)
、形
貌(蛇、象)
、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
象,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 。同时,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也抒发了自
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以银蛇飞舞状连绵之群山,
以蜡象奔驰拟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
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 。这种移情入景、
力诱纸背的描写,也只有毛泽东才有此妙词!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 。然而诗人意犹未
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