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诗词 描写崖山诗词( 二 )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为什么这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出处是明末清初钱谦益的一首《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该诗全文是: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
白话文翻译:
海角崖山斜成一线,现在也不属于中华之地了 。如今我们却没有投水自尽的机会,何况波浪之间还有船只来往 。一眼望去,明朝的城关山河已经没有汉人的旗帜,凄厉的音乐响彻日月,却已经不是汉族的乐器 。嫦娥想要回来也无处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 。
该论调主张者认为标志着宋亡的崖山海战导致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并认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 。“崖山之后无中华”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以崖山海战比喻南宋败亡,哀叹山河破碎,神州陆沉 。
崖山诗词 描写崖山诗词

扩展资料: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 。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 。
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 。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 。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崖山海战
我听过两句话:(1)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2)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民革命一场空 。第一句,原话本来就偏激 。改过的没改过的,我都不赞同 。
转个天涯的评论:
【最近上网听到一个说法“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意思大概就是崖山一战,宋朝末代皇帝赵昺跳海殉国,宋朝正式亡国之后,中国文明就彻底断档了的意思 。还找到一个例证,就是东瀛人在宋唐一直仰慕中华文化,得知崖山之事后举国哀悼,并从此不再承认以后的朝代是中国,只以“支那”称中国 。这个事儿,我估计是意淫 。小日本没那么好心 。
但是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怎么流传开来的呢?是史学界的一部分的看法还是只是网上一些网友一厢情愿的说法呢?
我偏向于后者,尽管我也挚爱中华文化,并以身为一个汉人为荣,是汉人,不是中国人 。但是我觉得这样一个说法也偏激了一点 。就算你不承认蒙元的大都的“遍地黄金”认为马可波罗在放屁,也认为康乾盛世是满遗编造出来的谎言 。但是明朝不管怎么样是我们汉人自己的朝代呀,明朝的文化尽管不像宋代和唐代那样灿烂辉煌,举世瞩目,但是也是人所称道的 。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都是让人翘大拇指的,说道私人感情,徐渭和唐寅更是我的最爱,都是狂放不羁,一身傲骨,都是千古奇才,当然也没必要浪费口舌了 。
所以我奇怪的是:此说何来?此中国当然指的是汉人的朝代,但是明朝---------他不够格么?】
第二,LZ你要理解诗词上的夸张手法 。第二句我不赞同,再夸张也要符合事实 。
有没有关于宋亡时崖山的电影?这个我也在寻找现在应该还没有电影电视剧中也是粗略带过
关於这段历史读读历史书 自己去感受一下净化一下心灵还有古人留下的诗词作品仔细品读

【崖山诗词 描写崖山诗词】

我相信你会得出你自己的答案如果有机会我相信这一定是非常好的电影题材而且不逊于外国史诗大片